時間:2020-01-13來源:水利部網站
本站訊 1月7日下午,深圳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介紹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情況。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把治水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用超常規的力度和舉措攻堅決戰水污染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深圳水環境實現歷史性轉折,159個黑臭水體全面消除,五大河流考核斷面全面達標,310條河流水質全面提升。去年,深圳被國務院評為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5個城市之一,并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水污染問題曾經是深圳最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2016年初,全市310條河流中有159個黑臭水體,在全國36個重點城市中數量最多,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水質都是劣V類。環境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多,污水管網缺口達5938公里,雨污不分的小區、城中村超過1.2萬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
為改變這一狀況,破解治水難題,深圳堅持黨政領導親自抓,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治水機制。全市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市委書記、市長擔任市總河長、副總河長和污染最重的茅洲河、深圳河市級河長,帶頭挑最重的擔子。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全力支持參與治水工作,各級領導對治水工作如數家珍,廣大干部職工常年加班加點,用努力和汗水,換來了水環境的巨變。深圳堅持系統治理,創新推行“大兵團作戰、全流域治理”的治水模式。全市打破以往“條塊分割、零敲碎打”的做法,統籌打包流域所有治水項目,招選大企業統一實施,推動工程大幅提速。深圳堅持源頭治理,堅定不移推行雨污分流技術路線。4年來,全市建成污水管網6274公里,相當于“十二五”期間建成管網長度的4.5倍;完成小區、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13793個,是“十二五”期間建成管網長度的10倍。深圳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形成開門治水、全民護水的良好氛圍。匯聚50多家國內一流機構組成深圳市治水技術聯盟;委托清華大學等12家單位制定九大流域水系綜合治理方案;會同“兩院”院士團隊編制“深圳水戰略2035”;組建702名志愿者河長和12萬名“河小二”的志愿護河隊伍……全市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
2020年是深圳“水污染治理鞏固提升年”。全市將深入開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在暗涵整治、排水精細化管理、涉水污染源管控上下功夫,實現“治污”向“提質”邁進,全力推動水環境長制久清。到今年年底前,全市河流水質基本達到地表水V類以上,力爭到2025年,全市河流水質達到IV類以上,主要河流水質達到“可游泳”的Ⅲ類標準。與此同時,努力在2025年前,全市建成1000公里碧道,促進治水治產治城相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打造美麗中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