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7-19來源:水利部網站
本站訊 7月6日開始,湖南全省驟降暴雨,湘江干流全線、資水干流上中游河段超警戒水位,部分河段超保證水位。湘江支流洣水、淥水等河流洪水在干流遭遇,部分站點水位超歷史,多地水庫、堤防在高洪的沖刷侵蝕下,工況突變,險象環生,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確保水利工程度汛安全,是防汛抗旱工作的主要目標,及時處置險情是關鍵。全省水利部門緊急動員,各路專家奔赴一線,為防汛搶險提供重要技術支撐,發揮抗洪搶險的關鍵作用。
臨危受命,良策盡出解難題。應急搶險技術支撐是水利部門水旱災害防御的主要職責,湖南水利人將使命職責銘刻于心,落實于行。株洲市淥口區南洲鎮將軍村段湘江干堤,10日清晨發生潰口,潰口寬度近30米,一度威脅到不遠處的京廣鐵路,情況十分緊急。湖南省水利廳專家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和當地專家充分討論,考慮到潰口處交通不便,果斷提出用自卸船在垸內側拋砂石、臨河側用袋裝砂石堵口的搶險建議方案,現場指揮部研究同意馬上實施。隨后,專家組又參與了現場實施指導。經過近2天的努力,潰口終于在12日凌晨合攏。專家組顧不上連日搶險的疲憊,又立即參與研究淹沒區排水方案,險情得到妥善處置后才撤回。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搶險專家更是現場指揮調度人員的智囊團和主心骨。“有你們專家組在,我們就放心了”,在新化縣城西防洪堤管涌群處置現場,地方政府負責同志感觸很深。9日下午,新化縣城西垸大堤出現管涌群,水文部門預報該處10日凌晨將迎來超警戒水位4米的洪峰,情況十分危急,管涌處置迫在眉睫。省水利廳專家組在當晚緊急趕赴現場,途中通過電話和視頻與先行到達的市縣水利專家討論了初步處置方案。凌晨1點抵達現場后,立即查看險情并會同市縣專家討論搶險方案。經反復比對,決定在原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并和市縣專家一道在現場指導施工。經過近3個小時的搶險施工,險情終于在凌晨5點得到有效控制。
枕戈待旦,有令必達顯擔當。“水旱災害防御是當前全系統的首要任務,必須無條件服從并服務于這項工作”,省水利廳黨組9日對廳系統進一步動員。看似簡單的工作安排背后,卻是省水利廳多年來踐行初心使命的最佳注解。自6日強降雨以來,省水利廳已派出專家組14批34人次,指導地方處置較大險情21起。“看到廳里的號召,我們取消了周末的外出安排,隨時準備接受調遣”,廳里幾位年輕的專家助理隨時準備沖鋒上陣。盡管他們在水利工作的時間不長,但深知責任所在,對水利傳承下來的抗洪精神也有新的理解。實際上,這次暴雨過程持續時間長,險情又多發生在周末和深夜,在外派的專家組中有9批都是在周末或當晚冒雨趕赴現場的。
湘江堤防曹家湖段地處衡山縣長江鎮新源村委會主任開保護圈左岸,株洲航電樞紐庫區內。該堤段10日凌晨1時發生決口,決口寬度達15米,淹沒附近新源、勝利2村,情況十分危急。險情發生后,省水利廳正在株洲指導搶險的兩位專家,顧不上通宵未休的疲憊,立即驅車趕赴衡山縣查看險情,與當地市縣政府商討搶險方案。專家組根據險情發展,提出搶抓降雨短暫間歇期水位下降的契機,對決口進行圍堰,重新填筑堤防。當地指揮部組織經過2天的搶筑,決口險情得到有效控制。
未雨綢繆,精英集結踐初心。早在汛期之初,省水利廳就著手謀劃籌建防汛搶險技術支撐專家組。按照廳黨組的安排,省水利系統迅速集結118位專家,近乎涵蓋水利全部專業,并健全和完善專家派出機制、工作規程,建立專家聯絡平臺,加強對專家團隊的組織協調和溝通。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總院第一時間組建15組共45人的專家團隊,24小時待命,并建立了強大的搶險智囊團在后方支持。省水利科學研究院服從防汛大局,派出多批專家支援。全省各地水利部門按照省水利廳統一安排,組建完成了防汛搶險專家支撐團隊。
關鍵時刻挺得住,緊急關頭豁得出。水利技術支撐專家作為抗洪搶險指揮決策者的參謀和智囊,是奔走在前方的“急先鋒”,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現水利專業技術人員應有的擔當,在暴雨洪水中踐行“忠誠、干凈、擔當,科學、求實、創新”的新時代水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