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1-04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滴水湖水閘
中國水利網站10月29日訊 10月28日11點半,上海長江口漲潮,水位增高至3.06米。長江口沿線的浦東新區外高橋泵閘、三甲港水閘等4座水閘同時開啟,長江水緩緩流入浦東內河……這是浦東新區水閘部門引清調水緩解旱情的情景。
從10月1日至28日,浦東地區已經整整28天沒有下過雨。氣象資料顯示,此種現象僅1955年和1979年出現過。持續干旱、河道水位降低對水環境和工農業生產用水帶來不利影響。水閘部門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充分利用外高橋泵閘、張家浜東水閘、三甲港水閘瀕臨長江口的優勢,抓住每一次長江口水位上漲的時機,做到“大汛多引水,小汛巧蓄水”,盡最大努力減少旱災帶來的不利影響。
10月20日到29日是大汛期,長江口水位增高至3~4米,浦東長江口沿線的4座水閘做到能引則引,并適當提高控制水位上限,引水頻率增加為日夜2次,每次持續4至5個小時。在確保改善內河水環境的情況下,浦東16座水閘(泵閘)采取了群閘群控、減少排水、保水蓄水的措施,確保內河水位不低于2.6米。持續干旱、水位降低對確保河道水質穩定不利,尤其是部分城市化地區河道少、水動力不足,水位偏低容易導致水質惡化。為此,水閘署采取群閘群控、輪流交替排水等方法,使河道水體增加流動,確保水質穩定。
浦東南部地區引水口門少,持續干旱情況下局部區域會出現河道水位偏低、灌溉用水困難的情況,對農業生產不利。水閘部門通過多引長江水、抬高北片河道水位的方法,實施“北水南調”緩解南片地區的旱情。同時與市水務局管轄大治河西水閘加強溝通,發揮浦東水利控制片聯動機制的作用,努力爭取大治河西水閘加大引入黃浦江上游水的力度,以緩解南片地區的旱情。
在大團鎮海潮村,300多畝金燦燦的水稻一派豐收的景象,農家種植的各種蔬菜郁郁蔥蔥。村民李老伯說,持續干旱對農業影響不小。近年來,政府投入巨資實施夾塘地區水系整治、村莊改造和農田水利建設,水利部門實行水源統一調度、引清調水、聯動調水等措施,上游水源源源而來。天不下雨,持續干旱,但電灌站能把灌溉水源送到農田里。由于灌溉有保障,他家種植的2畝水稻、蔬菜都喜獲豐收。
資料顯示,2013年,水閘署16座水閘(泵閘)共引水620閘次2325.71小時5億立方米。今年以來引排水1812次、7615.62小時、13.08億立方米,充分發揮了防汛保安、引清調水、改善水質的作用。
(作者: 陳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