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0-31來源:東方今報
□東方今報記者 付雨涵
實習生 王秀宇/文圖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在即,如何保障一泓清水安全北上?丹江口水源地的水質到底咋樣?采取了哪些安全防范措施?10月29日,“中原環保世紀行”采訪團,在省人大環資工委主任王群和省南水北調辦副主任楊繼成的帶領下,探訪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水庫及干渠水質保護情況。
【現場】
丹江水甘甜獲贊
10月29日13點,南陽淅川縣丹江口水庫宋崗碼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處,煙波浩渺,站在船上眺望,水面發黑,隨行的工作人員解釋,因天氣不好,映在水上形成了這樣的視覺效果,水發黑正說明很清澈。
為讓大家直觀感受丹江水的干凈,監測人員用透明取水桶灌滿一桶水給大家看,水清澈透亮,肉眼看不見雜質,“水是國家二類水標準,能直接喝”。
隨后,王群和楊繼成帶頭品嘗了丹江水,“不錯”、“甘甜可口”,兩人對水贊不絕口。隨行采訪團成員也一一品嘗,對“純天然”“無污染”的丹江水贊賞有加。
據淅川縣副縣長辛澤濤介紹,目前,丹江口庫區的水穩定保持在二類水質(不計總氮),各入庫河流水質也基本符合水功能區目標要求。
【措施】
12個自動監測站 24小時監測
“南水北調,成敗在水質”。據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環境監測應急中心副主任施建偉介紹,目前監測中心在水庫設置了12個自動監測站,對水庫水質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控,每4個小時向系統傳送一次監測數據。除此之外,在庫中設置有3個自動浮標站,正式通水前每月檢驗一次。在自動監測的同時,應急中心還有人工取樣做對比,通水前也是每個月檢驗一次,正式通水后計劃每天檢驗兩到三次,取水不定時、不定位。
施建偉說,一旦發現水庫受到污染,會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查清污染源以及污染類型,然后報告給環保局監察支隊,由他們負責采取行動,先阻止污染物的二次擴散。
【行動】
3054平方公里生態廊道“護航”
2013年1月,省政府印發《河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南水北調中線生態走廊的范圍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兩側沿線地區,包括劃定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一級水源保護區、二級水源保護區范圍,總面積約3054平方公里。
“渠首計劃的2.5萬畝已經完成了2.46萬畝。”淅川縣林業局副局長賈先強說,生態廊道的建設將為南水北調有效“護航”。
相關新聞
丹江口水庫蓄水量 首次突破200億立方米
據長江水文網實時水情顯示,至10月30日8時,丹江口水庫水位達到了160.55米,其中入庫流量為每秒1170立方米,出庫流量為每秒493立方米。
東方今報記者從南陽市迎通水指揮部了解到,進入9月,秋汛給丹江口水庫提供了約100億立方米的水量,最新統計目前蓄水量達到建庫以來最高值202.38億立方米,而一期工程每年調水量為95億立方米,完全可以滿足今年冬季至明年汛期的調水需求。當前,全線渠道達到充水試驗的設計水位,正在靜水觀測,可按要求隨時啟動調水。
東方今報記者 張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