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0-24來源:水信息網
水信息網訊(通訊員 陳松平 肖本祥 )隱患消除、庫穩心安,加固除險后的一座座水庫,呵護青山綠水美好家園;改水引水、清泉沁心,城市供水改造和農飲安全雙管齊下,滋潤千家萬戶幸福生活;碧波流淌、渠水歡歌,江湖河渠塘水系環境治理,打造水清河暢景美新風貌。
民生水利潤民生。近年來,安徽省繁昌縣面對水利設施薄弱的明顯短板,積極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建設,堅持民生優先,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讓人民群眾從水利改革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峨溪河畔奏響了一曲激昂的興水之歌——病險水庫基本“摘帽”,群眾喝上“放心水”,河流水系岸綠景美,繁昌這顆皖南明珠也因大興水利更加耀眼奪目。
水庫除險:從破水缸到聚寶盆
“水庫加固了,我們再也不怕了。”說起除險加固后的鐵門水庫,位于水庫下游的繁昌縣繁陽鎮范馬村居民們一臉從容。通過對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有效消除水庫安全隱患,讓老百姓睡了安穩覺。
繁昌縣共有小型水庫26座,其中小(1)型4座、小(2)型22座,總蓄水1405.5萬立方米。這些建于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水庫,在灌溉、防洪保安、供水及水產養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些水庫大多防洪標準低、設施老化、破損嚴重,變成了“懸在百姓頭上一口口破損的水缸”,嚴重威脅著庫區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病險水庫多、安全威脅大,始終是頂在繁昌人民群眾頭上的“一盆水”,威脅著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盡快消除水庫安全隱患,繁昌縣委、縣政府和水利部門抓住國家大力開展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這一契機,積極爭取項目。“十一五”以來,該縣爭取國家、省、市水庫除險加固專項資金近5000萬元,對鉗口等4座小(1)型水庫、鐵門等22座小(2)型水庫實施了除險加固。除險加固后的水庫保護了庫區下游13.6萬多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新增或恢復灌溉面積1萬多畝,年新增灌溉效益近千萬元。
除險加固工程建設中,繁昌縣政府和水利部門嚴格設計標準,實行質量終身負責制,嚴控施工質量,嚴格執行技術規程規范,對水庫加固重點部位、重要環節實行定型化設計。繁昌縣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所有工程項目都面向全國公開招標,每項工程派駐監理工程師,對工程進行全程監理;項目資金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封閉運行。該縣堅持人水和諧建設思路,將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列入全縣民生工程,把水庫加固治理與生態水利相結合,與項目區所在的美好鄉村建設相結合,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并重,使水利工程與環境相協調,真正將每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成優質工程、精品工程、亮點工程和民心工程,實現了“加固一座,脫險一座,銷號一座,亮化一座,美化一座”目標。繁昌縣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質量在全省同類水庫除險加固中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安徽省、蕪湖市領導和水利專家的表揚。
防汛保安瀾,抗旱解水憂。病險水庫的加固,在保障水庫防洪安全的基礎上,帶來的效益遠不止于此。“去年大旱期間,繁昌縣受災嚴重,新加固的9座小型水庫累計放水110萬立方米,灌溉農田4000畝,增加灌溉效益420萬元。”繁昌縣水務局局長黃新民介紹,全縣26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后,一座座“破水缸”變成了“聚寶盆”,工程隱患消除了,水庫安全度提高了,“汛期有水不能蓄,汛后無水可儲”的情況不復存在,發揮了顯著的防洪減災效益。
筑壁護堤細浪平,興利避害潤民生。如今,繁昌縣青山綠水間,人們可以看到筆直的大壩、平整寬闊的上壩公路、綠草如茵的護坡。放眼繁昌大地,治水工程遍布,庫區面貌煥然一新。鑲嵌在皖南丘陵之間的“明珠”正大放異彩,為保障繁昌縣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供水改造:從有水喝到喝好水
“吃了幾十年苦咸水,沒想到清水能流到家。”說到剛剛通的自來水,繁昌縣峨山鎮沈弄村方沖村民組村民董義財難掩激動。
2013年下半年,繁昌縣農村安全飲水管網延伸到沈弄村。“幸福水”一通,太陽能熱水器可以裝了,洗衣機也能用上了,董義財家的生活越來越有滋味了。
黃新民說:“經過多年努力,在飲水困難解決之后,群眾迫切要求的更高層次的飲水安全問題又擺在我們水利人面前,讓群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是我們水利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繁昌縣以前的農村供水以分散式供水為主,自來水普及率低,規模小,管理方式落后。為了實現讓群眾“讓群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的目標,繁昌縣優先解決飲用水質不達標等對農民生活和身體健康影響較大的飲水安全問題。對于離城鎮較近地區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提倡通過延伸長江引水供水工程已有的供水管網來解決。對于離城鎮較遠、人口稠密的地區,結合當地村鎮發展規劃,興建適度規模的跨村鎮聯片集中供水工程。對于居民點分散、水源規模較小的地區,興建單村集中供水工程。對于在供水成本較高的地區,特別是難以找到良好水源的地區,采取特殊水處理措施,興建集中供水站分質供水。另外,注重農村飲水工程建后管理,努力推進規模水廠的建設,該縣根據《安徽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用水運行管理機構,設立縣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維護專項經費,確保工程良性運行。
在解決飲水安全問題的同時,繁昌縣還著力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建設,積極推進長江引水擴建工程,以解決該縣供水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保障全縣用水安全。2013年6月,繁昌縣政府成立長江引水改造擴建工程工作領導組,推進工程建設。完成了項目立項批復、可研報告批復、水資源論證、環境評價、防洪評價等報批手續。2013年12月6號,繁昌縣長江引水改造擴建取水工程在荻港鎮渡江村開工建設,這標志著備受全縣人民關注的長江引水改造擴建工程正式全面啟動。該工程是繁昌縣的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工程概算約3.6個億元,主要包括取水工程、水廠工程、管網建設工程和供電工程等方面。截止目前,取水工程完成了沉井混凝土封底、沉井底板、穿堤管涵、PHC管樁施工,取水泵房下部沉井下沉到位,沉井后澆隔墻D~G軸鋼筋綁扎、模板安裝、砼澆筑完成。水廠工程完成反沖洗泵房底板、儲液池墊層砼澆筑,加藥加氯間砂石墊層回填完成吸水井土方開挖和倉庫機修間砂石墊層回填均已完成。管網工程中的渾水管線管道安裝基本結束,到城區凈水管道工程管線路規劃、測繪、勘探已完成,圖紙方案已確定,正在落實招標工作;到荻港、孫村的管道工程已完成測繪工作,并形成了初步方案。取水頭部航標設置、水泵和電機及部分閥門、鋼管第三方檢測等招標工作已完成,電動和氣動閥門和凈水廠及取水頭部常用閥門的招標準備工作已完成。目前,該縣長江引水改造擴建工程正在有序推進。
水路通民心,一家一戶延伸的管網,不僅連通了水路,更連通了政府和群眾的心。未來數年,繁昌將全面打造城鄉供水一體化,實現飲水安全工程“村村通”,同時加強城市供水管網更新改造,推進安置房、廉租房的自來水安裝,讓全縣人民都實現喝上“放心水”、“喝好水”的目標。
水系整治:從臭水溝到景觀帶
“以前根本不能到塘邊站,水又黑又臭,夏天蚊子成群往人身上撲。現在好了,不僅可以洗衣洗菜,還建成了景觀塘,可以像城里人一樣飯后到塘邊去散散步,真好。”繁昌縣平鋪鎮新林村村民們說起村頭的孬子塘,高興滿足之情溢于言表。
整治一新的孬子塘,沿岸綠樹成蔭,水質明顯改善,環境整潔怡人,還設置了洗衣臺等便民設施,成了附近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極大地提升了當地居民的幸福指數。
孬子塘的變化,正是繁昌縣近年來開展江湖河渠塘水系環境治理成效的一個縮影。結合全省“三線三邊”城鄉環境整治工作,繁昌縣集中整治縣域境內的主要河流和各鎮塘壩,重點治臟、治亂,營造出水清、岸綠、流暢、景美的水系生態環境,眾多昔日的臭水溝、爛泥塘都變成了今朝的景觀帶。
黃新民說:“江湖河渠塘水系環境治理,目前全縣河道庫沿線整體環境得到提升,水利安全得到保障,逐步實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目標。”
繁昌縣“河、湖、庫、渠、塘”點多面廣,由于長期缺乏管理,這些河湖庫渠塘及周邊環境普遍臟亂差,存在安全隱患。在“三線三邊”整治中,該縣變害為利,做足“水文章”,在強化水利安全的同時,把全縣河湖庫沿線的環境綜合治理和綠化提升作為改善城鄉公共環境的重要節點。該縣水利部門根據本地實際和群眾需求,制訂出綜合治理工作方案,主要以峨溪河等主要河道以及石垅沖水庫、鐵門水庫等水庫為重點,推進環境治理向其它中小河流、小型水庫、塘壩塥堰輻射延伸。在河湖沿線及河道管理范圍內,全面開展亂扔垃圾、亂排污水、違章建設、違章種植、違章設障等治理,以河湖庫渠塘沿線為突破口,全面治理城鄉環境,建立長效機制。
許多溝渠河道阻水障礙物多,兩岸堤防防洪標準低,堤身填筑質量差,建筑物老化損壞,兩岸圩區洪澇災害頻繁,影響了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安全。結合汛期清障,繁昌縣將江河沿線的垃圾、雜草、攔網農物以及亂堆亂放等問題做了一次突擊清理,部分河段還進行了綠化美化,使全縣江河沿線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觀。同時對各鎮及橫山公共服務中心的馬路沿線的江、河、水庫和村莊中心當家塘進行了改造,提高治理標準,建成了一批示范點。如荻港鎮的鳳凰磯外灘,原先到處是小碼頭,環境極其惡劣,現在已建成繁昌縣的一個標志性景點。
穿城而過的峨溪河,在治理前,河道狹窄、淤塞,形成了眾多荒山、土堆和雜草叢。通過河外截污、河內清淤、河堤加固、外域調水、生態修復等治理措施,讓這條繁昌人民的母親河從昔日逢雨泛濫、污染嚴重的“垃圾河”,變為一個集防洪、景觀和休閑健身為一體的開放性公園,其兩岸美景受到無數攝影愛好者的喜愛,他們拍攝的作品已多次被國家級和省、市媒體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