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0-24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日照10月23日電 10月21日,從市水利局傳來好消息,日照市東港區、嵐山區、莒縣、五蓮縣4個區縣“小農水”重點縣工程在省級驗收和績效考評中再次獲得“優秀”榮譽,并分別獲得100萬元工程維修管護獎勵資金。
統計數字顯示,全市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自建設實施以來,累計完成投資3.99億元,發展節水灌溉面積39.89萬畝,項目區糧食產量年增加5.43萬噸,年節水5487萬立方米,受益人口達44.2萬人。
自2009年至今,日照市搶抓機遇,借勢發展,通過實施“小農水”工程建設,項目區農業灌溉實現了從澆灌“救命水”到補充“增產水”的重大轉變。
項目生效益,規劃是基礎。在“小農水”建設的規劃設計過程中,日照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按照“以水源定規模、以規模定設計”的原則,精心編制了“小農水”重點縣實施方案,對項目區農業種植結構、小型農田水利現狀和水資源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在項目布局上側重農業大鎮、特色農業鄉鎮,把“保障發展、服務民生”的水利理念變成實實在在的工程落實到田間地頭。同時,立足項目區地形實際,充分利用水資源和水能,優先選用自壓管道灌溉、微噴灌等模式,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
水從水源地流到農民的地頭,讓“小農水”建設的大部分工作“埋到”了地下?!啊∞r水’工程的使用壽命為30年,工程質量要經受住歷史的考驗?!笔兴志珠L韓立明說。為此,各級水利部門嚴把質量關,把打造優質工程作為項目建設的重頭戲。各區縣成立工程指揮部,人員全部駐扎在工程一線,大到管網整體布局,小到每一條管道敷設,層層把關,以提高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力度。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除了埋在地下看不見的工程,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和應用讓“小農水”工程成了“景觀工程”。在東港區后村鎮皂戶溝村的茶園,微噴設施運行時,猶如下著毛毛雨,整個茶棚內云霧蒙蒙?!?個小時,地就澆透了,省了水,茶的品質也好?!焙蟠彐偹菊鹃L焦文正說。而在莒縣東莞鎮小農水項目區,風車迎風而轉、太陽能板整齊排列,風光互補發電設備與周邊環境融入,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不僅如此,無井房射頻卡控制系統、太陽能電磁閥管道供水自動控制系統、預收水費計量系統、新型給水栓、超聲波流量計等先進技術工藝的應用,既方便了工程的控制管理,也增強了工程的耐久性。
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為讓“小農水”實現細水長流,日照市引入市場機制,各項目區本著“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的原則,積極推進農民灌溉合作社、農村供水協會等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建設,大力推行農村水管員制度,加強用水管理。同時,全面落實小農水工程受益主體和管護主體,確保工程建成一處、管好一處、發揮效益一處。如今,全市共有灌溉專業合作社37家,水管員2851名。(侯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