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9-28來源:人民日報
陜西、重慶等地抗擊“華西秋雨”引發的洪水
大水為何無大災
王 劍 朱前前
搶在第一時間
9月7日以來,一場場秋雨接踵而至,陜西、重慶等地發生暴雨洪災。江河水漲,汛情緊急,陜西境內40條河流51站出現洪峰219次,重慶渠江告急,嘉陵江告急!
與時間賽跑。陜西省水文職工看水位、測流量、報水情……24小時堅守洪水測報一線,發出洪水預報預警38期,充當起防汛“耳目尖兵”。
9月1日,重慶奉節竹園鎮堰塞湖告急,山體滑坡車輛受阻,竹園鎮成了“孤島”。為獲第一手資料,重慶市水利局局長王愛祖帶水利人徒步4小時,進入“孤島”。第一時間研判災情,現場搶險、有序救援……
在堰塞湖現場,11名水文人冒險測量,上堰不能到達的地方,他們借沖鋒舟開過去;水已漫過橋洞,但為了第一手水情,他們堅持跑到上橋監測。“緊盯水情是我們的職責。”市水文局董澤純說。餓了,他們吃在監測點;渴了,睡在監測點。24小時連續作戰,監測頻次達到每十分鐘一報,這些可靠的依據,為抗洪決策贏得了寶貴時間。
關鍵時刻,陜西省防總三次組織專家研判,及時指導安康水庫、石門水庫實施今年首次錯峰調度,避免了安康近萬人撤離轉移。漢中市鎮巴、南鄭等縣啟動預案,提前轉移受洪水威脅群眾2191人,保障無一人傷亡。
贏在科學調度
“有水利工程就有底氣。”陜西水利廳有關負責人說,通過大型水庫聯合調度,攔洪削峰,有效減輕了渭河、漢江防汛壓力,最大限度減少了損失。
在陜西,安康水庫提前43.5小時預泄騰庫,削減洪峰2145立方米每秒,滯洪7小時,確保了東壩城區不倒灌。科學決策,各級防汛部門提前撤離轉移危險區群眾3.18萬人,確保了人員安全。
重慶市防指對長江、嘉陵江流域水利樞紐進行聯合調度,科學抵御長江洪水。在洪峰來臨前4天,向嘉陵江草街航電樞紐發出4個調度令,峰前水位最大降幅7.2米,避免了合川出現超警戒洪水,減輕了防洪壓力。據不完全統計,重慶市共攔蓄洪水超過16億立方米,有效實現了削峰錯峰。
大水過后,傍晚的重慶梁平縣陳家村,又是炊煙裊裊,女人們削著南瓜土豆,男人們查看房舍的損毀。村民湯修登說:“過去像這么大的洪水,不知要倒多少房子,死多少人。現在被困村民都及時得救,人沒事,家園可以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