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6-30來源: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 張雪
“我們這里每年下這么多雨,還會缺水?有必要花大力氣節水嗎?”這是湖南省水利部門工作人員在推動節水工作過程中常常要面對的疑問。豐水地區當真不缺水嗎?以湖南長沙為例,本地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96億立方米,但是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509立方米,低于2100立方米的全國人均水資源量。“長沙‘因水而興’,但這幾年水資源緊張的問題比原來突出了,我們必須轉變觀念,強化節水意識。”長沙市水務局總工程師王力新說。
同樣是豐水地區,湖南的問題在湖北同樣存在。湖北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某種程度上,豐水地區推動節水工作比缺水地區還難。“我們的水資源量沒有想象的豐沛,還需要面對水生態問題的壓力。從這兩個角度講,都需要抓好節水工作。”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通常情況下,使用1立方米水產生0.7立方米污水,按照最低1∶40的納污標準,也需約28立方米的清水來降解。節約1立方米水,意味著少污染28立方米水,“要轉變思路,節水即減污。”
放眼全國,無論是相對豐水的南方,還是相對缺水的北方,都面臨著新老“水問題”。老問題,如地理氣候環境決定的水時空分布不均及由此帶來的水災害;新問題,如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一方面,是新老“水問題”交織待解,另一方面,我國正加快推進新“四化”和生態文明建設,對水資源支撐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期待。這都要求我們轉變治水思路,堅持節水優先,以水定發展。
2012年,我國發布了《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以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3條紅線”為我國用水設定了“天花板”:明確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用水效率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全國主要污染物入河湖總量控制在水功能區納污能力范圍之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5%以上。這項制度確立后,通過實施行政考核、市場引導等具體手段,“逆向倒逼”各地各行業主動調整發展方式。
探索和改變已經悄然發生。啤酒行業是公認的高耗水行業。“水源的品質決定著啤酒的品質,保護水資源關系企業的長久發展。”湖北金龍泉啤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時紅告訴記者,為了護水節水,全廠上下先后進行了2次蒸汽回收利用、中水回用等9項以節水節能為目的的技術改造,“通過調整技術和管理手段,現在我們生產每噸啤酒耗水2.99噸。”
農業歷來是用水大戶,有限的水資源正迫使農業加快轉型的腳步。“有了這本用水需求手冊,農戶能種什么、種多少,一目了然!”湖北省荊門市東橋鎮黨委副書記張琳娜手里拿著《東橋鎮2014年用水需求冊》告訴記者。此前,荊門市遭遇了4年連旱,逼出了節水農業。“以種要水、按需配水的思路已經走不通了,必須轉變觀念,有多少水、辦多少事。”荊門市水務局副局長張德學說,“以水定種,加快向節水農業轉型,這將讓農業對水資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充分,農業抵御干旱風險的能力也會隨之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