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6-22來源:大眾日報
6月21日上午, 山東省入汛第一場強降水過程結束。據省水文部門統計,全省平均降雨量19.5毫米,折合總降水量超過20億方,入汛以來全省平均降雨量54.8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多19.7%。氣象部門預測,今年6-8月,我省降雨量將比常年偏多2-5成,與今春全省共有1351萬畝在田作物受旱,近10萬人出現因旱臨時性飲水困難,形成鮮明對比。
山東省水利廳廳長王藝華認為,作為資源性缺水省份,山東省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時間上7、8、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且年際間變化大;空間上降水量由魯東南向魯西北遞減。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同時,每年汛期有數十億方棄水白白流走,造成了結構性浪費。據分析預測,在現有工程狀況以及供水條件下,到2020年一般年份全省用水缺口將達到50億立方米。破解缺水之困,需要在調引長江水、增引黃河水的同時,科學開發利用雨洪資源,實現從防汛抗洪為主向雨洪綜合利用轉變。
為此,山東省規劃總投資642.87億元,從今年開始到2025年,分兩期實施雨洪資源利用工程,重點實施大中型水庫增容、新建山丘區水庫、新建平原水庫、新建地下水庫、新建河道攔蓄、跨流域雨洪資源調配、南四湖東平湖增容等工程建設,預計新增興利庫容35.14億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38.64億立方米。目前部分工程已經開工。
據了解,2016年前的一期工程,涉及全省16個市、56個縣(市、區),匡算投資270.26億元,新增供水能力21.33億立方米,重點緩解“兩區一圈一帶”等區域水資源短缺矛盾,有效保障防護區內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基本解決沿黃地區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大幅改善地下水漏斗、海水入侵等地區生態環境質量。2025年前實施二期工程,匡算投資372.61億元,新增供水能力17.31億立方米,實現城鄉生活用水、工農業生產用水、生態環境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今年,山東省按照投入產出效益比高、前期工作進展快的原則篩選部分項目列入建設計劃。計劃實施岸堤水庫、峽山水庫、日照水庫、雪野水庫、米山水庫、臥虎山水庫等6座大型水庫增容、新建莒南龍潭灣水庫、高密孟家溝水庫等2座山丘區水庫、新建霧蓿洼水庫等12座平原水庫、實施沂沭河洪水調配東線青峰嶺、小仕陽水庫向日照水庫調水工程,匡算總投資90.58億元,新增供水能力6.35億立方米。
為籌措項目建設資金,我省將安排專項資金扶持雨洪資源利用工程建設,新建平原水庫同意省里投資入股的,按總投資的20%通過山東水務發展有限公司進行股權投資;申請省級補助的,省里按每立方米庫容0.4元的標準補助;新建山丘區水庫、新建地下水庫,根據市縣政府意愿,同意省里投資入股的,按總投資的20%通過山東水務發展有限公司進行股權投資,申請省級補助的,省里按總投資的20%標準補助。大中型水庫增容,省里按總投資的1/3標準補助,其中既調蓄長江水又調蓄當地雨洪資源的,扣除南水北調配套工程補助部分。沂沭河洪水調配東線工程,按總投資的20%通過山東水務發展有限公司進行股權投資。
我省還提出,各級政府要堅持從水的公共產品屬性出發,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作用,推動雨洪資源利用工程向社會資本開放,鼓勵民間投資參與雨洪資源利用工程建設,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為導向、社會資本為重要來源的投融資機制。理順工程供水水價形成機制,強化資產和收益管理,保障工程合理收益,增強項目融資能力。探索建立水權交易機制、水市場與水價形成機制,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張海峰 王新蕾 趙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