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3-16來源:每日商報
商報訊 (見習記者 張夢月)水是生命之源,素有“人間天堂”美稱的杭州,飲用水安全卻備受考驗。長期以來,杭州一直以錢塘江作為飲用水源,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使用單一供水水源的城市之一。而去年多次發生的自來水異味事件,也讓市民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杭州的備用水源地問題上。
3月10日,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杭州市防洪水保飲水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建成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工程”便是行動計劃將要實現的目標之一。未來三年,杭州將計劃安排防洪水保飲水工程42個,工程規劃總投資329.97億元,完成投資226.39億元。
千島湖配水工程預計年內動工
以居民生活為主要供水對象
說起杭州的備用水源建設,最受關注的還是閑林水庫工程。按照行動計劃,閑林水庫將全面建成為杭州的城市應急備用水源,以及千島湖配水調節水庫。水庫總庫容達到1971萬立方米,供水庫容達到1632萬立方米。就在今年,水庫將具備蓄水條件,并投入運行。
提到千島湖,就不能不說一下最近的一樁喜訊。杭州醞釀多年的第二水源千島湖配水工程,于3月7日拿到了“準生證”—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同意了該工程的項目建議書。
這項龐大而重要的水利工程,預計在今年年內將動工。工程建成后,將形成杭州市區以千島湖為主,錢塘江、東苕溪為輔的多水源供水格局。
就在項目建議書獲批后的第5天3月12日,千島湖配水工程開始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從環評公示中可知,此次工程輸水線路總長達111公里,是杭州最長的水利工程。為了保證水質安全,一路的輸水隧洞,全都采用鋼筋混凝土襯護,
千島湖配水工程供水范圍為杭州市區(杭州主城區、蕭山區和余杭區東苕溪以東平原地區)及工程沿線的建德、桐廬、富陽的部分區域。同時,按照項目建議書的描述,千島湖配水工程將以“大分質供水”為基礎,以居民生活為主要供水對象,一般工業將利用當地水。
余杭三白潭備用水源計劃今年建成
祥符、九溪水廠今年開工制水工藝改造
盡管備用水源地的焦點在閑林水庫工程,但事實上,未來三年,杭州還會開工、建成多個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增強我市的城市供水抗風險能力。
位于蕭山湘湖的應急備用水源擴建工程,擴建庫容為410萬立方米,應急水庫供水達到60萬噸/日,將滿足蕭山應急供水8天以上的需求。工程計劃3年建成主體。
余杭也將會有自己的應急備用飲用水源。行動計劃表明,余杭將實施三白潭庫區清淤及閘站建設,計劃今年建成三白潭應急備用水源工程,能夠滿足余杭應急供水8天以上的需求。
桐廬肖嶺水庫則將實施水源地保護、供水設施建設,規劃總投資1.50億元,計劃3年內建成肖嶺水庫備用水源工程。
此外,臨安雙溪口水庫工程將于明年開工,建設總庫容81萬立方米,預計在2018年建成。
除了建設備用水源地,提升水質安全還可從制水工藝入手。
行動計劃提出,杭州三大現有水廠祥符、九溪、赤山埠都要進行制水工藝改造。其中祥符水廠進行深度處理工藝改造,與九溪水廠一同在今年開工,2016年完成。赤山埠水廠力爭于明年開工,并力爭于2016年完成改造。
三年加固錢塘江干堤近百公里
塘棲鎮新建10座閘站防洪
目前杭州已經進入了春季,離今年6月的主汛期只剩下3個月時間。除了保飲水之外,防洪水也是實施“五水共治”中很重要的一環。
根據行動計劃,到2016年,錢塘江、苕溪流域干堤和中小河流重點河段治理基本完成,干堤達標率達到87%以上;中心鎮、中心村防洪標準分別達到20、10年一遇以上標準;縣城以上城市防洪標準達到國家規定的設防標準,力爭達到上限標準;全面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水庫年病檢率控制在3%以內。
防洪水工程包括錢塘江綜合治理、海塘標準堤建設、苕溪北塘加固、塘棲鎮防洪等6項內容。其中,錢塘江綜合治理是防洪水的“重頭戲”,由錢塘江富陽段東洲北支河道綜合整治、富陽市富春江治理、浦陽江堤防加固等5項工程組成,三年需完成干堤加固94.41公里。
塘棲鎮防洪工程將于明年開工,屆時將按照50年一遇防洪(潮)標準,3年內新建圩堤19公里、閘站10座。
此外,杭州還將對200平方米公里以上及中心鎮的中小河流進行整治,并完成60座水庫、332座萬方以上山塘的除險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