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3-10來源:張掖日報
中國甘肅網3月10日訊 據張掖日報報道(記者 武開義) “以前我們直接從水庫取水飲用,經常鬧肚子。去年縣上給我們建起了水廠,自來水通到家里,就是喝生水,也不會鬧肚子了?!鄙降たh位奇鎮位奇村四社村民馬玉蘭邊說邊打開水籠頭,接了一杯水要記者嘗嘗。
和馬玉蘭一樣,我市很多鄉村尤其是沿山地區群眾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在干旱缺水的陳戶鄉,村民世代將澇壩作為人畜飲水的主要水源地,澇壩水水質渾濁、微生物嚴重超標,極大地危害著農民群眾的身心健康。上世紀七十年代,政府出資在距離陳戶鄉寺溝村居民點兩公里處修建寺溝水庫,并于九十年代初鋪設管道進行人飲供水,村民的飲水安全較之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水庫上游居民聚居、牲畜散養,作為7個村1900多戶村民飲用水水源地的寺溝水庫環境污染嚴重,加之飲水設施簡陋,沒有凈化設施,從水庫直接抽取的飲用水水質仍然不達標。
幾年前,寺溝水庫周邊居民響應政府號召陸續搬遷至下游,水庫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修復。去年,陳戶鄉建起寺溝水廠,通過先進的凈水設施和工藝,終于使村民們喝上了干凈衛生的飲用水。在加大水質凈化設施投入的同時,縣上還積極開展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工作,劃定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28個,面積230多平方公里,并定期開展飲用水源執法檢查,按月、按季監測馬營河地表水和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質,全縣城鄉群眾自此結束了飲水難、飲水不衛生的歷史。
山丹縣的變化,是我市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檢測設備,確保水質達標,保障供水安全的一個縮影。
在解決了全市農村人口飲水難問題的前提下,我市逐次開展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從2008年開始,在山丹、民樂、甘州、臨澤、高臺五縣區建立5個縣級水質監測中心,目前均已正常投入使用。與此同時,加大地下水資源依法管理力度,嚴把地下水資源開采關,規范地下水資源程序關,有效遏制了私采亂開地下水資源現象。市水務部門協同相關單位劃定保護區、強化重點水源地安全保護,設置水源警示牌、建立定期巡視制度,加強常規監測、提高水質安全監測水平、實行供水管網封閉運行,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文章來源:中國甘肅網-張掖日報 責任編輯:高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