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3-22來源:開封日報
今天是第二十一屆“世界水日”,也是第二十六屆“中國水周”的第一天。聯合國確定的2013年“世界水日”宣傳主題是“水合作”。水利部確定2013年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節約保護水資源,大力建設生態文明”。
每年的今天,世界各地都開展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目的是增強人們的水憂患意識,牢固樹立保護和節約水資源的觀念。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近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水利系統牢牢把握新形勢下水利的戰略地位,實施了防洪、抗旱、水資源保障、農村飲水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建設,加強了防洪、排澇、節水、灌溉和生態保護等綜合功能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市水利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薄弱,自然災害發生、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的問題還依然比較突出,而且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制約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城鄉用水安全,加強水資源管理和節約保護,促進民生水利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大力建設生態文明,是當前一項艱巨而又緊迫的任務。
一、認清形勢,準確把握民生水利發展的著力點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必須著力解決涉及民生的水利問題,強調要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把民生水利放在心上、付諸實踐,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水患、水憂、水難、水盼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眾對水利提出了更多新期盼和新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必須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水利工作的奮斗目標,把群眾直接受益的基礎設施作為水利建設的優先領域,把群眾滿意作為評判水利工作的最高標準。堅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引領,牢牢把握水利發展新機遇,積極踐行水生態文明建設新理念,全面落實“重水、惜水、護水、管水”新思路,大力推進水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構建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發展,不僅事關農業農村發展,而且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僅關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系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
加快推進我省第一座平原引黃調蓄水庫——黑崗口水庫建設;著力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市委、市政府已連續7年將此項工作確定為我市“十五項民生工程”之一,我們對這項工作要高度重視;加快三義寨、柳園口和趙口3個大型引黃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步伐;加強小農水重點縣和專項縣建設;立足于農業防災減災和城市防洪,切實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改善我市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擴大引黃灌溉面積,為農業豐產、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水利條件,為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轉變思路,適應嚴格水資源管理的新要求
隨著我市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水資源緊缺問題日漸突出。我市水資源管理工作必須堅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水利工作的戰略決策,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三條紅線”的確立為重點,切實轉變工作思路,努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快速變化,加快推進4個方面的轉變。一是加快推進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以需定供的老路,通過加強對水資源需求方面的管理,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制度,進一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制定《開封市用水總量控制方案》,建立覆蓋市、縣兩級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嚴把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審批關口。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要在水資源規劃、配置、節約和保護等各個環節全面體現需水管理的理念,努力實現水資源的供需平衡。二是加快推進從開發利用優先向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并重轉變。要把節約保護水資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根據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求,在保護生態環境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下,統籌安排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形成科學合理、有序高效的用水格局。三是加快推進從事后治理向事前預防轉變。必須切實改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嚴格實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確定各水功能區的納污能力和納污控制指標,市、縣要按照主要水功能區達標要求,將限制排污總量逐級分解落實,逐步實現水功能區達標率和限制排污總量雙控制。加強入河排污管理,在普查的基礎上,對全市已有入河排污口進行專項檢查,對擬建入河排污口依法嚴格審批。要從嚴核定水域納污容量,強化水功能區監管和飲用水水源保護,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四是加快推進水資源從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轉變。要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強化用水高效管理,樹立節約用水觀念,倡導文明用水方式,堅持節水優先、治污為本、合理開源的用水模式,增強全社會用水、節水自律意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提高用水效率與效益。嚴格實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覆蓋全市和各行業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標體系和監督考核體系。進一步強化用水計劃管理,嚴格用水計劃下達、節水水平評價等環節用水定額管理,盡快出臺我市節水設施與建設項目“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管理制度。提倡利用水源熱泵、空氣源熱水器等先進的低碳、節能技術。要認真研究城市污水處理回用的行政法規、專項規劃、約束性指標,積極推動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作。繼續加大節水型試點單位培育力度,爭取啟動國家級水資源實時監控重點市建設項目,完成水資源實時監控會商系統建設。
三、突出重點,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水資源是生態環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水環境是水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和基礎保障。長期以來,我們經濟社會的發展所付出的水資源、水環境代價過大,導致一些地方出現水體污染、水質惡化、河道斷流、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生態退化等問題,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解決當前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美麗家園,必須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水利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水利建設必須融入人水相親、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理念,滿足時代對水利建設提出的多樣化要求。要精心謀劃河道整治,結合城鎮防洪工程建設,重點實施“一個水系、兩個調蓄水庫”工程。一個水系即開封新區水系,爭取今年啟動實施;兩個調蓄水庫,即黑崗口調蓄水庫和趙口灌區運糧河調蓄水庫。認真實施清潔小流域治理工程,開展水源地保護,做好農田退水截污和取締水源地周邊排污口工作。營造親水空間,挖掘我市歷史文化資源,突破以往水、人、文、景分離的單一做法,實現水利與園林、防洪與生態、水文與景觀的有機結合,把河道、水庫、引水渠建設成親水樂園和旅游勝地,給子孫后代留下水清、河暢、湖美、岸綠的美好家園。
四、依法治水,進一步維護良好的水事秩序
依法治水是依法治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保障。必須高度重視水法制建設,大力推進依法治水工作,嚴格依法辦事,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河南省節約用水管理條例》等涉水法律法規的各項規定,嚴厲打擊各種違法行為,維護法律的權威,規范全市的水事秩序;健全預防為主、預防與調處相結合的水事糾紛調處機制,完善應急預案;加大水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力度,加強水法規宣傳,全面提高全社會的水法律意識,增強全民的水法制觀念,為水資源管理、節約和保護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圍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和中央、省、市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建立健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開封市城市規劃區超深層地下水開發利用與保護管理辦法》等文件,水利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
我們要著眼于水利科學發展,加快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進一步推動水利法治建設和水利科技進步,緊緊圍繞水利科學發展這條主線,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能力建設為保障,科學編制水利規劃,強化水利規劃對涉水活動的管理和約束作用。修改完善了《開封市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開封市中小河流治理總體規劃》,編制完成了《開封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規劃》、《開封市引黃調蓄工程規劃》、《開封市城區超深層地下水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開封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二五”規劃》等專業規劃;對開封市“十二五”重點水利規劃工作、重點水利項目前期工作、重點項目建設工作進行了安排、實施。
“治水患、興水利、保水源、優水景”是我們水利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將始終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利益作為首要目標,把群眾需求放在優先領域,把群眾滿意作為根本標準,切實做好民生水利工作。要突出防災減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水利建設,全面做好水利改革、發展和建設、管理各項工作,不斷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借此呼吁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關心水利、支持水利、愛護水資源、珍惜水資源、保護水環境,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最好、最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為我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