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10-25來源:中國水利報
十年,對于歷史長河來說,不過一瞬,但對肩負長江治理開發與保護重任的長江委而言,卻有著沉甸甸的分量,在治江新理念、新思路、新藍圖的指引下,長江治理開發與保護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十年,建設三峽大壩,整治長江堤防,修建南水北調工程……一個個夢想變為現實;十年,迎戰洪水侵襲,抗擊地震災害,應對干旱考驗……一次次危機被成功化解;十年,強化流域管理,呵護一江清水,治理水土流失……一項項福祉惠及民生。40個季節更替,3650多個日日夜夜,長江委人在急難中擔當,在希望中開拓,鑄就了新世紀治江事業又一輪新的輝煌。
完善治江思路 頂層設計繪宏圖
邁入新世紀,長江委按照科學發展觀及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要求,積極探索并不斷完善以“維護健康長江、促進人水和諧”為基本宗旨的新時期治江思路,努力實現治江工作由以治理開發為主向開發保護并重、追求人水和諧的轉變,開啟了長江治理開發與保護的新征程。
2009年初,長江水利科學發展戰略出臺,明確了當前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左右長江水利發展的思路、目標、步驟、重點和舉措,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治江工作的指導性文件。目前,新時期治江思路在規劃編制、防洪減災、水資源綜合利用與配置等各個領域得到貫徹落實,健康長江的理念正轉變為科學治水的生動實踐。
治江大業,規劃先行。十年來,長江委科學、全面地做好長江流域規劃工作,構筑治江頂層設計,編制了以長江流域綜合規劃修編為重點的一大批流域綜合規劃、專業規劃和專項規劃。
在全國率先完成了流域綜合規劃修編,通過水利部審查正報國務院待批;《長江流域防洪規劃》《長江口綜合整治與開發規劃》《三峽后續工作規劃》等已由國務院批復;組織開展了漢江、金沙江、嘉陵江流域等綜合規劃的編制。《水資源綜合規劃》等專業規劃、《青海玉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水利專項規劃》等專項規劃也已編制完成,并組織開展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流域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水資源配置工程等一系列水利項目前期工作。
直面急難險重 科學調度保安瀾
長江之水,福禍同系。過去十年,長江流域極端天氣頻發,水旱災害交替,洪水、干旱、冰凍、特大地震、滑坡泥石流頻繁發生。
在國家防總、水利部的堅強領導下,長江委全力以赴,科學救災,與沿江人民一道共克時艱,取得了一次次防汛抗旱減災斗爭的偉大勝利。
在旱災考驗面前,長江委實施枯季跨省調水,對三峽及其上游主要大型水庫、水電站實施枯季水量統一調度,科學配置水資源,有效地保障了流域防洪、供水和生態安全。
在近幾年長江防汛工作中,長江委精準預報,統籌考慮水沙關系與蓄泄關系,積極探索實施水庫的優化調度,確保江河安瀾。2012年入汛以來,長江干流5次洪峰接踵而至,三峽水庫出現71200立方米每秒成庫以來最大入庫洪峰流量。長江防總、長江委積極應對,科學調度,三峽水庫累計調蓄洪量超過150億立方米,最大削峰率40%,降低沙市、城陵磯水位1.5米左右,有效減輕了中下游的防洪壓力,取得了明顯的防洪減災效益。
強化技術服務 重點工程傳捷報
過去十年是水利改革發展的黃金時期,長江流域(片)水利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創歷史最高水平,投資總額達3000多億元(不含三峽和南水北調工程),大江兩岸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捷報頻傳——
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三峽工程主體工程完建。2010年10月26日,三峽水庫首次成功蓄水至175米目標水位,經歷了2010年、2012年等歷次洪水的考驗,目前正發揮著巨大的防洪、發電、航運、生態等綜合效益。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加快推進,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進入收尾階段,穿黃、穿漳、興隆樞紐施工進展順利,中線工程2013年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的目標即將實現。
長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實施大規模除險加固,長達3500多公里的堤防基本達標。荊江河勢控制應急工程等全面完成,水布埡、皂市等一批大型水電工程相繼完工。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農村飲水安全、中小河流整治……一批批民生水利工程先后動工建設。
大音稀聲,豐碑無言。隨著一項項水利工程的拔地而起,滔滔江水興利除害,逐漸轉化成流域各地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
保護水土資源 秀美山川惠萬民
一江清水,萬民福祉。十年間,善待長江、珍惜長江、護佑長江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長江流域水生態保護成效顯著。
十年來,長江水質總體良好。已建成的長江流域水環境監測網,基本覆蓋了全流域的地表水體,在國內率先建立水質數據庫;開拓性地在流域19個省市中全面展開水功能區劃工作,并以水功能區管理為核心,提出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瀾滄江、三峽庫區、丹江口水庫水域限制排污總量意見。以保障流域飲水安全為重點,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和取水許可水質管理。
水土保持,惠民千萬。十年間,以“長治”工程為龍頭的長江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累計完成中央投資78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1萬余平方公里。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實現由增到減的歷史性轉變,治理區千百萬老百姓因此增收致富。
十年來,長江流域水生態修復與保護取得顯著成效,成功實施武漢江湖連通等水生態修復工程,嘗試開展三峽水庫等水利水電工程生態調度,在重點地區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拯救瀕危物種。開展退田還湖,移民建鎮,實現了千百年來由圍湖造田向主動還江河湖泊空間的歷史性跨越。
捍衛法律尊嚴 依法治江樹權威
十年來,依法治江深入推進,長江流域水行政管理步入法制化軌道,水行政管理能力不斷提升。
首部專門針對長江涉水事務管理的行政法規——《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以及專門針對長江開發的部門規章《三峽水庫調度和庫區水資源與河道管理辦法》相繼頒布實施,流域管理的水法規體系建設得到加強。
嚴格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率先提出總量控制指標方案,漢江流域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唯一的加快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試點流域。啟動流域主要支流水量分配,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水電站等蓄水工程蓄水計劃管理工作。
認真履行流域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職責,在長江干堤加固工程、長江重要堤防隱蔽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重點工程建設中,強化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加強長江河道管理和監督的職責,逐步完善長江流域河道管理的法規體系。
積極推行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組織開展三峽庫區、長江源頭、丹江口水庫、長江上游水電開發等區域性涉水活動的專項執法檢查。同時,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2005年開始實行行政許可“窗口式”服務。截至今年6月底,已受理行政許可事項1750余項。
這十年間,世界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長江防洪大模型建成投入使用,國家大壩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利部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工程生態效應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等組建運行。長江防汛抗旱指揮系統、長江委電子政務系統等應用系統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全江118個中央水文報汛站在全國率先實現自動報汛……十年來,長江流域水利改革發展有序推進,實現著一個又一個創造歷史的優異成績。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回首十年,萬里長江掀開了一幅幅嶄新的時代畫卷;展望未來,治江事業機遇和挑戰并存,長江委人正信心與勇氣同在,昂首闊步邁向新的征程。(作者: 胡早萍 周長征 楊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