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9-27來源:水利部網站
本站訊 9月20-23日,江西水利調研組赴寧夏回族自治區,就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進行學習調研。
江西省水利廳黨委書記、廳長羅小云利用周末學習間隙,專程從北京趕往寧夏參加學習調研,廳領導蔡勇、王純、鐘應林參加學習調研。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巡視員郭浩、副廳長李強坤陪同調研,有關市、縣政府負責人和廳機關有關處室負責人參加座談。
江西水利調研組一行先后實地考察了彭陽縣農村飲水安全調度中心、長城村農戶、劉河村吳川安置點、劉河村農戶、隆德縣沙塘水利管理站,分別與彭陽縣水務局和隆德縣水務局進行座談交流,考察兩縣的“互聯網+人飲”信息化管理服務情況及技術實現方式,了解自來水入戶、農戶用水和互聯網智能繳費情況,學習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精細化管理服務、供水合同、運行記錄和水費收繳等方面的做法與經驗。
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巡視員郭浩對江西水利同仁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詳細介紹了寧夏的水情和農飲安全工作情況,回答了江西水利調研組同志的有關提問。羅小云廳長就江西水情和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現狀作了詳細介紹。雙方就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座談會上,羅小云首先對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對此次學習調研活動的大力支持和細致安排表示感謝,并談了自己的感想體會。他表示,金秋九月,正值收獲的季節,江西水利調研組赴寧夏學習調研,既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總要求和“要讓農村人口喝上放心水”重要要求的具體實踐,落實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推進會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補齊補強江西農村飲水工程短板、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迫切需要。寧夏農飲安全工作早在2015年就開展信息化建設,現已進入提升階段,為江西提供了很好的典型示范樣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寧夏水利“12345”農飲安全工作模式,即引進一種符合本地需求的“EPC+O”模式,確保大水源和信息化“兩大保障”,實現群眾、政府和供水單位“三方滿意”,建立健全貧困縣區融資、EPC、互聯網+運行和優化水價“四大機制”,地方黨委政府積極轉變觀念、因地制宜、及時出臺技術標準、選擇合適的合作企業和建設一支優秀的水利隊伍的“五大注意事項”,是結合寧夏實際深入總結得出的寶貴經驗和先進做法,很值得江西學習借鑒。
羅小云表示,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他要求全省水利系統積極踐行新時代治水方針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不需揚鞭自奮蹄”,勇擔使命,推動作為。要認真分析總結和充分學習借鑒寧夏水利工作的典型經驗和先進做法,結合江西實際,科學制定農飲信息化建設方案和舉措,為破解工程管理難題,突破農飲信息化建設尋找新方法、積累新經驗,采取新措施;要把困難想在前面,把信心樹在前面,把責任挺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面,全力以赴為農村百姓端一碗安全水,推動江西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邁上新臺階,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