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29來源:水利部網站
本站訊 10月28日上午,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所淤地壩研究院士工作站授牌儀式暨陳祖煜院士淤地壩研究學術報告會在水利廳會議中心舉辦。中科院陳祖煜院士出席會議并作題為“黃土高原淤地壩風險防控”的講座,山西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陳耳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長郭索彥出席會議并講話,山西省水利廳副廳長王兵出席會議,廳巡視員王貴平主持會議,山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巡視員高芮星為山西省水保所淤地壩研究院士工作站授牌并講話。
成立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所淤地壩研究院士工作站,是山西省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將對新時期淤地壩的建設與管理以及如何補足短板、取得長足發展起到戰略性的指導意義。據了解,淤地壩作為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區控制溝道侵蝕、攔泥淤地的一項重要工程措施,在山西省已有400多年的建設歷史,早在明萬歷年間,汾西縣就有打壩淤地的記載。新中國成立后,淤地壩建設經歷了縣、社、隊集體組織建設,骨干壩試點建設,溝道壩系工程建設和鞏固提高、除險加固4個階段。到目前為止,山西省已建成淤地壩1.8萬余座,其中大中型淤地壩2035座,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陳耳東指出,建立淤地壩研究院士工作站,這對水土流失嚴重的山西省來說既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喜事,標志著山西省水利水保工作在引進院士級高端專家方面邁出了新步伐,在推動淤地壩科學研究和新技術推廣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必將對淤地壩建設管理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發揮很好的示范效應。淤地壩是水土保持工作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項治理措施,目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我們要按照習總書記的指示要求,堅定不移地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突出抓好旱作梯田和淤地壩建設。要發揮科研團隊的技術優勢,圍繞淤地壩建設管理、安全運用開展聯合攻關。當前,既要摸清淤地壩建設潛力,對淤地壩近期滯洪、遠期淤地、持續發揮效益、促進區域生態系統良性發展進行研究;也要對淤地壩建設中放水工程、泄洪設施的新技術、新材料運用進行研究;同時還要對淤地壩運行中動態風險評價、風險工程防控和風險預警進行研究,最大限度降低淤地壩建設投資和潰決風險,充分發揮淤地壩在攔泥淤地、改善交通、滯洪緩洪、減少洪澇災害、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陳耳東強調,科技創新是淤地壩發展的強大動力,高端人才是實施科技創新的基礎。高水平的發展,需要高層次的人才。山西省水保所要借助院士工作站這一創新平臺,在淤地壩項目研發、高層次人才培養、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積極作為,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推動淤地壩建設管理、安全運用健康發展;有關處室一定要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率,積極為院士工作站開展工作創造條件,營造更加高效、寬松、便利的環境,使院士工作站能早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在山西省乃至整個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郭索彥指出,山西省設立院士工作站,召開淤地壩研究學術會議既是國慶70周年的一次慶祝活動,也加強黃河保護與治理的一項具體行動舉措,更是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確定淤地壩布局、新建、改造及除險加固的執行標準等一系列重大的科學問題,是實現美麗中國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前置條件,必須要搞清楚。要充分發揮陳院士團隊的作用,讓山西省淤地壩院士工作站成為培養淤地壩科研、設計、施工、管理等人才隊伍的搖籃,滿足全省乃至全國淤地壩高端人才的需求,解決淤地壩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確立的生態文明理念,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按照總書記“314”講話精神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認真落實水利部黨組確立的“水利行業強監管,水利工程補短板”的水利發展總基調,加快水利發展改革,不斷滿足新時期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水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