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10-08來源:中國經濟網
一是水利功能逐步從單一為農牧業服務向支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轉變。“十一五”時期,全社會新增供水能力3億立方米,解決了127.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8.8萬畝,改善農田灌溉面積156萬畝;工業用水供給能力明顯提高;治理水土流失877平方公里,完成生態修復1.75萬平方公里。二是水利建設逐步從小項目、小投入向大項目、大投入轉變。全省“十一五”時期水利總投資達到95.3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倍。“引大濟湟”調水總干渠、黃河沿岸水利綜合開發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三是水利管理逐步從行業管理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轉變。全省區域性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體系基本形成。
青海地處大江大河源頭,但目前農牧業主要靠天吃飯,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僅為0.4,低于全國0.45的平均水平,尚有128萬農牧區居民飲水安全問題未得到解決,工業及居民節水意識還不強。
“十二五”時期,青海將在水利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節水型社會建設和在水利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實現突破:新增供水能力6億立方米;全面解決農牧區規劃內128萬人飲水安全;新增灌溉面積50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50萬畝;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4000平方公里。全社會年用水總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指標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明顯降低,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