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5-22來源:
中新社印度尼西亞巴厘島5月22日電 題:中國“建構河流倫理”倡議引發國際人士熱議
中新社記者 李志全
當地時間5月21日,第十屆世界水論壇“河流生命:水系連通與生態流量”議題分會暨《河流倫理建構與中國實踐》報告推介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這份報告論述了河流倫理的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和發展路徑,以期與世界同行分享交流,為解決全球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河流危機問題提供中國方案。
何謂建構河流倫理?中國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在推介會上說,建構河流倫理,就是要把自然界河流視作生命體,尊重河流生存與健康的基本權利,調整人與河流關系的價值取向、道德準則、責任義務、行為規范,讓河流永葆生機活力,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他進一步闡釋,堅持人與河流和諧共生,是建構河流倫理的核心理念。尊重河流生存與健康基本權利,是建構河流倫理的重要基礎。形成符合河流倫理的行為規范,是建構河流倫理的重要內容。
基于中國實踐和經驗,中國代表團在2023年聯合國水大會上提出了“建構河流倫理”倡議。在第十屆世界水論壇舉辦期間,正式發布《河流倫理建構與中國實踐》報告。
荷蘭王國水特使梅克·馮·吉尼肯說,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和生態水文,對于荷蘭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在2023年聯合國水大會上,荷蘭也提出了有關水倫理、水生態環境倫理的倡議,很高興看到中國和我們在這個方面同頻共振。
“河流倫理對我們意味著什么呢?”在葡萄牙米尼奧大學教授何塞·維埃拉看來,它不是將河流視為可以掠奪的資源,而是將其視為值得人類敬畏和保護的神圣實體。促進人類與自然的和諧不僅是道德要求,也是生存的必需。
何塞表示,中國倡導的河流倫理道德原則,為負責任的河流管理提供了堅實的框架。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和氣候變化挑戰,讓我們重申對河流倫理的承諾,確保河流能繼續自由流淌,造福子孫后代。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客座教授阿西特·K·彼斯瓦斯說,很高興這個倡議由中國提出,因為河流保護一直是一個被忽視的話題,人類應該遵循河流倫理的原則,這樣河流才能與人類和諧共生。
來自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官員、專家近200人參加報告推介會。
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主席菲利普·顧博維爾說,中國政府強調要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直接且堅定的承諾。我們必須保護和尊重這些自然資源。中國鑒于經濟體量和人口規模提出這一觀點,將對其他國家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