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12-24來源:四川日報
記者:四川水利發展面臨怎樣的新形勢?
冷剛:四川水利歷史悠久,歷代治蜀者皆以治水為重。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建成水利工程64萬處,有效灌溉農田3900萬畝,累計解決了農村5225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含飲水困難)問題。在治理水土流失、堤防建設、水產品開發等方面進展迅速。但仍存在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二是水資源開發利用滯后,三是水生態安全形勢嚴峻,四是體制機制性障礙。
困難多,發展機遇也多。經過近5年加快發展,四川水利具備了提速躍升的基礎。我們將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為契機,把水利事業推向新的階段。
記者:四川水利發展的新目標是什么?
冷剛:針對四川盆地腹部區缺水,盆周山區水資源豐富、局部地區貧水或缺水的情況,我們將科學規劃工程布局,分類制訂實施方案。在下一個5年,力爭完成投資規模1300億元。到2015年,實現“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新增1000萬畝有效灌面;到2020年,再新增1000萬畝有效灌面。建成亭子口水利樞紐等60處大中型水利項目,新開工紅魚洞水庫等60處大中型項目。在全省范圍內初步建成水資源綜合調配、防洪減災更加有效的水利工程體系。
記者:水利事關民生,在這方面有何具體的籌劃?
冷剛:短期目標是2015年全面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此外,積極開展試點,建成一批實現“全域灌溉”的縣(市、區)和水利現代化灌區示范片;完成縣級以上城市、近年來受災嚴重的鄉鎮堤防工程建設;提高主要江河和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防洪能力,縣級以上城市基本達到防洪標準;基本完成現有29座大中型病險水庫(閘)除險加固;新增的電裝機容量120萬千瓦,水產品年產量達到130萬噸。
記者:十八大報告強調完善水資源管理制度,四川有何舉措?
冷剛:具體而言,就是全面確立“三條紅線”,即用水總量紅線、用水效率紅線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嚴格實行“四項制度”,即用水總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抓緊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和調度方案,著力強化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用水定額管理、水資源有償使用、水功能區管理等關鍵舉措,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重點抓好首批30個節水型社會建設重點縣項目。加快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大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生態修復,農村水系和河塘清淤整治,給子孫后代留下山清水秀、江河安瀾的美好家園。
我們還將在水利科學發展體制機制方面實現突破,加快水資源管理體制、水利建設與運行管理體制、水利投融資機制、水價形成機制、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水生態補償制度,全面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水利體制機制。(本報記者 鄒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