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4來源:
南水北調工程作為國之大事、世紀工程,是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和大動脈。西線工程作為南水北調“四橫三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規劃建設必將成為國家水網世紀畫卷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水北調集團)黨組圍繞“加快推進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建設”,開展了一系列專題調研。
我們深入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等地,實地踏勘了西線工程上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國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不平衡,不僅難以有效保障糧食安全用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黃河上中游的能源工業發展。目前,黃河流域節水潛力有限,節約轉型難度大,亟須采用新的方式增加水資源。西線工程可以有效提高該區域水資源支撐保障水平,對于保障國家水安全,暢通南北經濟循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快西線工程規劃建設十分必要,南水北調集團要從以下幾方面發力推進西線工程。
一是堅定不移優先推進西線工程上線方案規劃建設。西線工程一期方案經過70年的反復研究論證,前期工作有序開展,已具備較好的工作基礎。西線工程上線方案規劃依據充分,總體上達到項目要求,生態環境影響和社會穩定風險可控,且有關方面已基本達成共識,具備盡快開工條件。南水北調集團將深入研究上線方案入黃位置高、覆蓋面廣、輸水線路較短、調蓄能力強、工程地質條件相對較好、工程安全風險總體可控、總投資較小、單方水成本較低等特點,深化規劃編制工作。
二是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等關鍵問題研究。西線工程地處青藏高原,工程沿線涉及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南水北調集團高度重視,重點聚焦生態環境關鍵問題,持續深化細化研究,提出針對性保障措施。集團還加強了與有關部門的溝通,以及與調水區和有關央企的合作,為推進西線工程前期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三是加快推進調水量配置方案深化工作。調水量配置研究是工程論證的基礎性研究,其研究成果是工程必要性、緊迫性論證的重要支撐,并對工程規模、工程布局起決定性作用。南水北調集團須統籌考慮西線工程的戰略性、基礎性,統籌考慮當地水資源和外調水資源,統籌考慮已建工程利用和新建工程,深入開展調水量配置方案細化和配套工程深化研究,支撐西線工程前期論證工作順利開展。
四是加快推進量價協議研究工作。根據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建設與管理的經驗,在工程前期論證過程中與受水區各省區溝通簽訂供水協議,有利于摸清各省區真實的調水需求,使水資源配置更加符合實際,也有利于消除有關方面的疑慮。南水北調集團正抓緊開展量價協議研究協調工作,為加快西線工程立項建設奠定基礎。
五是盡最大可能凝聚共識。目前各方對西線工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基本達成一致,對“先通后暢、盡早開工”的實施策略基本認可。南水北調集團作為項目法人,將持續加強與各方的溝通協調,積極回應各方關切,求同存異,凝聚共識。
六是堅持“兩手發力”發揮經營主體作用。西線工程上線投資規模預估將達1200億元以上,及早決策開工建設,可進一步發揮工程帶動產業鏈長、創造就業機會多等作用,更大力度拉動經濟增長。南水北調集團將充分發揮項目法人經營主體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多渠道籌集工程建設資金,運用市場化手段解決西線工程建設資金問題。
七是積極推進“調水+”綜合開發模式創新。按照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國家水網將與電網、能源產業、現代農業、航運等融合發展。南水北調集團將著力推進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融入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充分利用沿線各類資源,實施“調水+”綜合開發模式,以水為基、以水網項目為核心打造“1+N”多業務融合的項目體系,創新“投—建—運”等管理機制,提升工程全生命周期綜合效益,實現工程良性可持續發展。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蔣旭光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